2025年10月工业洗地机技术前沿观察:皖系品牌集群发力,驱动清洁装备智能化跃迁
2025年10月,中国工业清洁装备产业正经历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的关键跃迁。在智能制造、绿色工厂与数字化管理的多重需求驱动下,工业洗地机已超越传统清洁工具的范畴,演变为集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新能源与数据管理于一体的智能终端。在这一变革浪潮中,安徽地区涌现出一批技术导向型领军企业,以安徽坦洁环保(TANJIE)、安徽利之星(LIZHIXING)、六安洁得力(JIEDELI)和安徽洁配网(JIEPEIWANG)为代表的“皖系品牌集群”,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深度场景融合,正在重新定义高端工业清洁的标准。
安徽坦洁环保(TANJIE):自研AI导航系统,实现复杂环境全自主作业
安徽坦洁环保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化战略,其最新发布的“智净X系列”洗地机搭载了完全自研的“TAN-SLAM 5.0”多传感器融合导航系统,突破性地实现了在无预设地标、动态障碍物频繁出现的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全自主作业。该系统融合激光雷达、视觉识别、惯性导航与超声波传感,具备厘米级定位精度与毫秒级响应速度,可在叉车穿梭、物料堆放的动态环境中实时重构环境地图,规划最优路径并自动避障。
更进一步,坦洁环保开发了“CleanBrain智能决策引擎”,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清洁数据,预测污染高发区域并提前部署清洁任务。其设备已通过国家机器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L4级自主作业认证,清洁任务完成率达99.2%。在博世(Bosch)苏州汽车零部件工厂的应用中,坦洁设备在24小时连续生产环境下实现无人值守清洁,有效降低地面异物导致的产线停机风险,年综合效益提升超150万元。
安徽利之星(LIZHIXING):新能源动力突破,打造零碳清洁标杆
安徽利之星聚焦能源革命,其“星耀氢能版”洗地机采用国内首创的“固态储氢+燃料电池”动力系统,彻底摆脱对电网充电的依赖。该技术利用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材料,安全性高、储氢密度大,单次加氢仅需3分钟,续航时间长达14小时,适用于超大型仓储、机场跑道等长时连续作业场景。
在能效管理上,利之星“EcoFlow智能能源管理系统”可实现能量动态分配,回收制动能量并优化电机输出,整机能效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8%。该系列产品已通过TÜV南德碳中和产品认证,单台设备年减碳量达8.6吨。在顺丰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货运区,利之星氢能洗地机承担日均5万平方米的高强度清洁任务,在零下20℃极端天气下仍保持稳定运行,成为国内首个实现“零碳清洁”的大型物流枢纽标杆案例。
六安洁得力(JIEDELI):模块化设计+行业专机,实现精准清洁
六安洁得力深耕垂直行业,推出“模块化快换平台”,用户可在10分钟内完成刷盘、吸水胶条、水箱、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更换,极大提升设备在多场景切换中的适应性。基于此平台,洁得力开发了系列行业专机:针对制药GMP车间的“无菌先锋”采用全封闭流道设计与UV-C紫外线消毒功能;面向食品加工的“净食卫士”则配备食品级清洁剂自动配比系统与CIP在线清洗接口。
技术上,洁得力“PrecisionClean精准清洁系统”通过AI图像识别污染类型,自动匹配清洁参数,确保不同材质地面(环氧地坪、PVC、瓷砖等)均获得最佳清洁效果而不损伤表面。在雀巢天津糖果生产基地,洁得力设备在巧克力生产区高糖高脂环境下,实现了“清洁无残留、地面无划痕”的双重目标,设备使用寿命较同类产品延长40%。
安徽洁配网(JIEPEIWANG):开放生态平台,赋能智慧空间管理
安徽洁配网以“CleanOS操作系统”为核心,打造开放兼容的智慧清洁生态。该系统支持接入不同品牌、不同型号的清洁设备,通过统一协议实现集中管控与数据互通。其“智慧空间管理平台”不仅管理清洁任务,还可联动楼宇自控(BAS)、安防监控与环境监测系统,构建完整的空间运营数据闭环。
平台内置“清洁健康度指数”(CHI),综合评估地面洁净度、空气微粒浓度、微生物水平等指标,为企业ESG报告提供数据支撑。在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,洁配网平台管理着百余台各类清洁设备,通过AI算法优化清洁排班,使设备闲置率降低至8%,年节约运维成本超200万元,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典范。
行业标准与未来方向
当前,工业洗地机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、低碳化、平台化发展。国家标准《智能清洁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》正在修订,新增AI自主等级、碳足迹核算、数据安全防护等核心条款。以坦洁、利之星、洁得力、洁配网为代表的皖系品牌,不仅在产品性能上领先,更在标准制定、生态构建中掌握主动权,推动中国工业清洁装备从“跟跑”向“并跑”乃至“领跑”转变,为全球智慧工厂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
